索引号: | 2588418/2025-166251 |
发布机构: | 诸暨市卫生健康局 |
公开日期: | 2025-07-17 |
主办单位: | 卫生健康局 |
诸暨市卫生健康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8号提案的答复
何国霞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突破县域医卫发展制约瓶颈,打造特色医卫发展路径的建议”问题的提案(第12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诸暨位于浙江省中北部,地理位置优越,距杭州仅约70公里,距上海约200公里,交通便利,同时随着广大市民对健康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市市级医院重大疾病的诊疗水平与市民期望值、沪杭大医院存在的客观差距,导致沪杭大医院虹吸效应愈发明显,转外就医人数呈上升趋势,此消彼长间,也正如各位委员们所言,存有县域医疗能力退化隐患。为此,近年来,我局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医疗质量上精耕细作、在医疗服务上精进不懈,努力构建县域强、基层实的诊疗格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相关做法和各位委员们的建议基本一致:
一、强化县域龙头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积极引进国内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推广介入、微创、体外膜肺氧合、心脏大血管手术等重点技术应用,强化县域重大疾病诊疗能力。2024年市人民医院与全国顶尖三甲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协和医院开展专科帮扶行动,同时与浙大二院确定高质量发展合作关系,聘任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楼健颖为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和肝胆胰外科带头人,并全权负责肝胆胰外科的学科医教研运行及行政管理事务。近三年来,市人民医院开展“ICU床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等112项新技术、新项目。二是坚持“大综合、强专科”的县级医院定位,按照强核心专科、抓重点专病、补薄弱专科原则,聚焦群众需求和主要外转病种,积极建设特色名医专家工作室,优先发展特色专科、优势学科,精准提升服务能力。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等建成省级重点学科,现我市累计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科1个和省级重点学(专)科18个。三是强化急诊急救诊疗能力。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市人民医院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同时优化急诊资源布局,新增次坞、安华两个急救站点,持续推动院前医疗急救向“车前”延伸。2024年,全市院前心肺复苏成功55例,复苏成功率12.08%,其中脑复苏成功5例,成功率1.1%,居全省区县市前列,2025年市人民医院“自发性脑出血”成功入选浙江省“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建设名单。
二、强化基层机构基本服务能力
一是在我市各乡镇街道标准化卫生院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片区化整合乡镇医疗资源,重点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中心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并以巡回医疗、邻村延伸、派驻服务为补充,实现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效能。2025年新增省民生实事巡回诊疗点8个,累计提供服务约3000人次。二是以“人工智能临床辅助决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省级试点为契机,全面推广智能辅助诊断应用,创新驱动基层诊疗能力提档升级,实现误诊漏诊实时预警、病历书写精准质控、电子处方及时纠偏。现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断符合率99%、病历书写规范率98%、药物合理使用率97%。三是做强县域医学影像、心电、超声、病理、远程会诊等五大医学共享中心建设,构建检查检验“村里做”,诊断报告“县里出”的诊断体系,实现县-乡-村无缝连接、协同管理,有效提升县域检查诊断报告同质化水平,同时针对部分影像检查需求大、报告时间长等问题,我局推广运用智能影像阅片应用,在肺部结节、肋骨骨折等常态化部位辅助医生精准阅片,提升诊断准确性。2025年共享中心累计已服务约18万人次。
三、强化连续性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全域贯通双向转诊平台。依托诸暨市“健康大脑+”体系建设,构建县域双向转诊平台,打破医疗机构间转诊范围限制。目前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均已实现转诊信息互联互通,346家村卫生室(站)已实现预约挂号“村里办”、住院床位“村里约”,同时市级医院50%的号源提前20天下放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动县级医疗资源上下联动、横纵贯通,打通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共享“最后一公里”,2025年已累计转诊1万余人次。二是全面启用诊后医疗服务平台。打造全病程患者管理平台,创新探索“AI健康管理师+专科医生+家庭医生”诊后服务模式,将个性化的出院患者康复路径推送到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先由AI健康管理师定期提供健康宣教、调查问卷、电话随访、复诊预约等“一站式”诊后服务,实时监测康复路径执行情况。出现执行率低、病情变化等异常患者,及时提醒家庭医生完成线下随访,并由专科医生提供专业、连续、安全的医疗服务。现已在9家市级医院上线,累计服务患者5000余人次。三是推动非急救转运服务全覆盖。开展非急救转运服务,开通“96120”专线电话,建立非急救转运调度平台,实现车辆动态管理、智能匹配及服务全程追溯,切实解决患者出院转送等非急救转运需求,全市市级医院后续均将配备非急救转运车辆,持续推动患者转运工作向“院前院后”延伸。
非常感谢各位委员们对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支持,感谢对人民群众健康问题的关注。我们将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关心支持下,不断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建设“健康诸暨”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