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科普:警惕肠道“沉默杀手”,早筛早防是关键!

2025-07-21 14:3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

在我国,有一种癌症正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它的发病率年均增长3.3%,发病率和死亡率双双跻身恶性肿瘤前列,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它就是结直肠癌。这个“沉默的杀手”究竟有多可怕?我们又该如何防御?一文带您读懂。

一、数据背后的危机:结直肠癌的严峻现状

结直肠癌并非“小众疾病”。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持续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

更令人揪心的是,早期结直肠癌治愈率超90%,而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却大幅下降。这意味着,错过早期发现的机会,可能直接影响生命结局。此外,疾病治疗产生的高额费用、家庭照护负担,也给社会带来沉重压力。

二、伪装高手:结直肠癌的隐匿性与迷惑性

很多人将便血、腹痛简单归结为痔疮发作,殊不知这可能是结直肠癌发出的“求救信号”。结直肠癌早期症状极为隐匿,除便血外,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交替)、大便性状变细、不明原因消瘦、乏力等,都可能是疾病的“蛛丝马迹”。但这些症状极易与肠炎、消化不良等良性疾病混淆,导致患者延误就医。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进程,从肠息肉等癌前病变发展为癌症,通常需要5-10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肠道内的“定时炸弹”可能毫无征兆地生长,直到病情恶化才被察觉,这也是它被称为“沉默杀手”的原因。

三、破局之道:筛查是对抗结直肠癌的“核武器”

既然结直肠癌如此狡猾,难道我们只能被动等待?答案是否定的!医学研究证实,定期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手段。从异常细胞发展为息肉,再到癌症,整个过程通常需要10-15年。通过科学筛查,可及时发现息肉或腺瘤,并通过手术切除,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

目前,结直肠癌主要筛查手段包括:

1.问卷调查和风险评估:通过问答形式,评估个人遗传史、生活习惯等风险因素;

2.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检测粪便中肉眼不可见的微量出血,无创且免费;

3.结肠镜检查:筛查“金标准”,可直观观察肠道病变,必要时取组织活检。

筛查流程也十分便捷:首先签署知情同意书,随后完成免费的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领取结果告知书。若结果呈阳性,需前往定点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

四、健康防线:预防结直肠癌的生活指南

除了筛查,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同样重要:

1.饮食调整,构筑肠道第一道防线

“病从口入”在结直肠癌预防中尤为关键。膳食纤维是肠道健康的核心守护者,全谷物、蔬菜、水果中的纤维素可促进肠道蠕动,其发酵产物丁酸盐更具抗癌作用,建议每日摄入25-30克(约5份蔬果+2份全谷物)。

相反,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将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每周红肉摄入量超500克会显著提升风险,高温烹饪产生的杂环胺、加工肉中的亚硝胺均会损伤肠道细胞。

钙与维生素D亦有保护作用:钙可中和胆汁酸,维生素D调节细胞分化,通过乳制品、深绿蔬菜及日晒、深海鱼补充,可降低风险15%-20%。

2.运动控重,告别腹型肥胖陷阱

肥胖与结直肠癌关联密切。2025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今年定为“体重管理年”,背后的数据触目惊心: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超5亿,每3人中就有1人“超标”。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风险较普通肥胖高30%-50%。研究显示,腰围与腰臀比超标人群结直肠癌风险增加37%-40%,远超BMI的影响。

运动可消耗脂肪、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肠道蠕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风险20%-30%,久坐者每小时起身活动2-3分钟亦会受益。

3.生活习惯改善,从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入手

烟草含70余种致癌物,吸烟人群结直肠癌风险增加20%-30%,且戒烟后需20年风险才可能恢复正常。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为1类致癌物,每日饮酒每增10克,风险上升7%,烟酒协同更会加剧危害。

长期熬夜致生物钟紊乱,夜班工作者风险增约30%;慢性压力削弱免疫,需通过作息调整与情绪管理改善。

4.慢性疾病管理,阻断癌前病变进程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尤其直径≥1cm或进展期腺瘤)若不处理,10-15年可能癌变。

建议炎症性肠病患者遵医嘱治疗,发现息肉及时内镜切除,切除腺瘤可使癌症发病率降低76%-90%。

5.早期筛查,抓住10-15年逆转窗口期

结直肠癌从正常黏膜到癌变需10-15年,早期(I期)5年生存率超90%,晚期(IV期)不足20%。我国50岁以上人群肠镜筛查率仅15%,远低于发达国家。

普通人群45-50岁起每5-10年查肠镜,高危人群(家族史、息肉病史等)提前至40岁,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初筛手段。

结直肠癌并非“不治之症”,但早发现、早干预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从现在开始,重视肠道健康,主动参与筛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才能将这个“沉默杀手”拒之门外。您的一次检查,可能就是对生命的一次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