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6423 |
发布机构: | 市文广旅游局 |
公开日期: | 2025-07-24 |
主办单位: | 市文广旅游局 |
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22号提案的答复
叶礼(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承续国遗“诸暨西路乱弹”的建议》的提案(第12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诸暨西路乱弹作为诸暨市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中国传统戏曲百花园中的璀璨明珠。诸暨这一古老的地方戏曲历经岁月沉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价值。近年来,诸暨市贯彻落实“浙江省传统戏剧振兴计划”,在诸暨西路乱弹的保护机制、保护途径、保护载体上不断创新,增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以戏曲振兴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情况如下:
一、建立保护传承机制,夯实非遗发展根基
通过科学筹划,从工作班子、专家指导组、配套政策等八个方面,制定了“诸暨西路乱弹八个一”保护实施方案,以此方案为框架,在发源地十里坪村建立非遗传承基地,指导成立“十里坪西路乱弹艺术团”。后建成“诸暨西路乱弹展示馆”,以历史资料、实物展品系统呈现项目传承脉络。十三五期间争取上级资金100多万元。诸暨市文旅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诸暨西路乱弹演出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出台专项补助政策,对非遗进校园授课培训给予资金补助。积极推进传承人队伍建设,现已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绍兴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诸暨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
二、深挖非遗内涵底蕴,激活戏曲传承动能
近年来,编纂出版《诸暨西路乱弹》普及读本和《小学生学“西路乱弹”》校本教材,对诸暨西路乱弹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和传承脉络进行全面挖掘和梳理,对项目基本特点、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进行系统记录和深入研究。依托“春风十里小镇”文旅项目,十里坪西路乱弹艺术团累计开展演出超百场,2022年投资700 万元建设828.9平方米的演艺中心,艺术团创编《绿水青山更是宝》《垃圾分类美家园》等10余个现代小戏,以乡村建设主题融入传统曲目,实现非遗传承与时代语境的有机结合。
三、培育多元传承梯队,创新专业发展路径
在“引”字上做文章,将戏曲爱好者纳入诸暨西路乱弹人才储备库。在“育”字上出实招,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和内容。现已在浣纱小学、东和乡中心小学建立了诸暨西路乱弹教学性传承基地,启动“诸暨西路乱弹进校园”工程至今,卓琳丽等传承人在两所学校开展常态化教学,培育学生爱好者。浣纱小学创排的原创戏歌《诸暨西路乱弹》,在2024年第二届浙江传统音乐暨戏曲音乐新创作品展演活动荣获“最佳创作奖”,体现出诸暨西路乱弹在新时代的生命力。同时,诸暨非遗客厅推出诸暨西路乱弹研学课程,市非遗保护中心亦定期开设非遗学堂,形成“校园传承打基础、社会研学广覆盖”的立体化培育体系,持续扩大覆盖面。
四、打造戏曲传播矩阵,厚植传统美学认同
近年来,已复排《巡营》等10多个经典传统剧目,创排《酒嫂砸缸》等10多个精品小戏,屡获殊荣:《梅花催春》获2022年浙江省“群星奖”;《三张菜单》获2024年浙江省第十二届群众戏曲小戏大赛金奖。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影视传媒线上线下齐发力。启动《浙江珍稀剧种与面临濒危剧种代表剧目影像传承艺术片》拍摄,完成近20部诸暨西路乱弹小戏的拍摄,荣获“全国市县电视台优秀电视综艺晚会”一等奖。为加强文化辨识度,提高群众对诸暨西路乱弹的了解,多次参加“浙江好腔调”——全省传统戏剧展示展演、绍兴春晚、绍兴非遗兴乡大巡游等省内外各类展演和大型文旅节会活动。戏曲动画片《双阳公主追狄青》参加CCTV-4《城市1对1》录制拍摄,面向国际播放,已成为诸暨对外宣传的一张“金名片”。
关于你们在提案中提到问题,我们高度重视,结合您提出的科学筹划、守正创新、外引内育、打造文化品牌等建议,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诸暨西路乱弹的传承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资金和体制的保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合力推动。以校团合作、培育剧种人才,输送人才活水,建议省、市等优质文艺资源向基层下沉,加大对诸暨西路乱弹等小剧种的人才培育力度。探索在诸暨市文化艺术中心挂牌诸暨西路乱弹传承发展中心,设置项目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育、精品创作等工作。
二是夯实基地建设,提升保护实效。以“诸暨非遗学堂”“ 十里坪西路乱弹演艺中心”等公益培训为载体,开设诸暨西路乱弹相关课程,进行艺术普及。推动浣纱小学、东和乡小学教学性传承基地提质升级,培训年轻后备人才,提升传承发展活力。推动“共建共享”,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诸暨西路乱弹表演社团,每年组织开展各类赛事或展演交流活动,促进其推广普及和传承发展。
三是建设文化标识,打造区域品牌。坚持剧目新创与经典复排两手抓,探索诸暨西路乱弹新大众化之路,以振兴传统戏剧,赋能“西施故里 好美诸暨”文旅品牌。支持十里坪村非遗研学营地建设,开发IP文创产品、数字文创产业,以春风十里小镇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引领,吸引周边文化资源和文旅商融合项目,打造文旅商融合的“诸暨样本”。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你们提出的建议为加强和改进地方戏曲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