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不是“万能贴”!这5类人千万别跟风,小心越贴越伤

2025-07-24 10:4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五人民医院

三伏天将至,各大医院中医科又排起了贴“三伏贴”的长队。这种传承数百年的“冬病夏治”疗法近年持续升温。据《中国中医药报》对全国12家中医院的调查显示,近四成(38.7%)选择三伏贴的市民是“跟风行为”,并不能准确说出其适应症......

有人“跟风打卡”,有人“养生焦虑”,更有甚者将其视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作为专业的医务人员,我们必须郑重提醒:三伏贴是药不是“保健品”,特别是以下5类人群,盲目贴敷不仅无效,还可能适得其反!

一、三伏贴到底是什么

三伏贴,又称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法,根据冬病夏治理论穴位贴敷”法,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经络的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历史渊源:三伏贴疗法最早可追溯到清代张璐所著的《张氏医通》,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古代医家观察到,某些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阳气最旺时进行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三伏贴并非人人适用,以下5类人群应慎用或禁用

1.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体温超过38℃):发烧时人体处于“热证”状态,而三伏贴以“温阳”为主。此时贴敷如同火上浇油,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2.皮肤敏感或破损者三伏贴中的辛温药物(如白芥子、细辛)会刺激皮肤

3.孕妇孕妇体质特殊,三伏贴中的活血药物(如麝香)可能刺激子宫,引发宫缩。

4.阴虚火旺体质者这类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失眠多梦、手脚心发热。三伏贴的温燥药物会进一步耗伤阴液,加重烦躁、便秘等问题。

5.严重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正常范围、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患者。三伏贴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血压、心率,或加重药物代谢负担,引发意外。 

提醒: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禁用;过敏体质者应谨慎使用。

三、三伏贴适合哪些人群和疾病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中医辨证属虚寒证的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以下情况:

1.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及成人)慢性咳嗽

效果评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8年发表在《中医杂志》的多中心研究显示,三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1年随访有效率为63.2%(样本量1200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20年Meta分析(纳入15项RCT,共2186例)表明,三伏贴联合常规治疗比单纯西药治疗哮喘控制率提高65.7%。

2.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虚寒型) 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3. 骨关节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型)、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慢性腰腿痛;

效果评价:对寒湿型关节痛效果较好,可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4. 妇科疾病痛经(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月经不调(属寒证者)

5. 儿科疾病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小儿过敏性鼻炎小儿厌食(脾胃虚弱型)

6. 其他慢性疲劳综合征体虚易感冒阳虚体质调理

2025年三伏贴时间表

1、伏前贴(加强贴)时间7月10日—7月19日

作用:提前激发阳气,为后续三伏贴效果奠定基础

2、初伏时间:7月20日—7月29日(共10天)

3、中伏时间:7月30日—8月8日(共10天)

4、末伏时间:8月9日—8月18日(共10天)

5、伏后贴(固本贴)时间:8月19日—8月28日

作用:巩固疗效,稳定三伏贴的效果

最佳贴敷时间:每伏的第1天效果最佳,但整个三伏期间都可贴敷。

三伏贴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对于适宜人群确实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保健作用。但我们反对盲目跟风,强调科学认识、理性选择。建议朋友们在贴敷前先到正规医院中医科进行咨询和体质辨识,由专业医师判断是否适合贴敷以及如何贴敷,才能确保安全有效。

健康提示:中医强调治未病,但真正的健康来自于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的综合养生方式,而非依赖某一种疗法。三伏贴可作为健康管理的辅助手段,但不应视为唯一或主要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