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车内杀手”正偷走你的药效!夏季药品存放避坑指南

2025-07-29 14:0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

生活中,不少人图方便,习惯把药品随手放在车里,觉得“随用随取”很省心。然而,看似安全的车内空间,实则可能是药品的“隐形杀手”——尤其在当下炎热的夏季!

高温、光照、潮湿等因素交织,分分钟就能让救命药变成“无效药”甚至“有害药”!今天,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专家为您揭开“车内藏药”的健康隐患,并送上科学的贮藏药品方法。

一、为什么药品贮藏不能“随心所欲”?

药品的贮藏方式,直接关系到药效和用药安全。

药效稳定,才能对症治疗:很多药品对环境特别“敏感”,如生物制剂、疫苗等。温度、湿度稍有偏差,就可能加速变质。例如:胰岛素保存不当,降糖效果大打折扣;抗生素提前失效,不仅治不好感染,还可能延误病情。

贮藏得当,才能避免风险:变质的药品可能产生有毒物质。例如:中药丸剂受潮发霉,误服可能引发腹泻,甚至损伤肝脏;失效的硝酸甘油,在心绞痛发作时无法救命,后果不堪设想。

二、车里藏药,到底有多危险?

夏季车内环境看似“温和”,实则是药品的“重灾区”!三大“杀手”最致命:

1.温度:忽高忽低都“伤药”

夏季高温:阳光直射下,车内宛如“移动桑拿房”。实验表明,烈日下短短5分钟,车内温度就能飙升至60℃以上,极端时接近73℃!胰岛素、生物制剂(蛋白质类):高温会迅速破坏其结构(如同鸡蛋蛋白变性),彻底失去药效。硝酸甘油等急救药:遇热极易挥发失效。心绞痛突发急需时,可能因高温放置过久而“掉链子”,无法救命。

冬季低温:车内温度骤降。止咳糖浆、眼药水(液体制剂):一旦结冰,药物成分沉淀、浓度改变,疗效大减。乳膏类药膏:低温下变硬变干,难以涂抹吸收,浪费药效。

2.光照:直射会让药品“中毒”

阳光中的紫外线是药品的“隐形破坏者”。维生素C片:直射后氧化变质,颜色变黄,失去抗氧化作用,还可能产生有害物。硝酸异山梨酯等心血管药:对光敏感,遇光易分解,药效锐减。夏季阳光强烈,车内封闭空间更易聚集紫外线,损害加剧。

3.湿度:潮湿会让药品“变质发霉”

夏季雨水多,车内湿度剧烈变化(雨天潮湿、晴天闷热)。药片易吸潮结块;胶囊易变脆破裂;中药丸剂吸潮后表面易长霉斑;糖衣片受潮会粘连。服用后不但不治病,反可能伤身!

三、药品贮藏,这5点一定要做好!

1.严格按说明书“定制”环境

“遮光、冷藏、阴凉处保存”等要求是安全标准。需冷藏的胰岛素:放2-8℃冰箱冷藏室。需避光的硝酸甘油:放在原装棕色瓶内,拧紧盖子。

夏季贴士:若室内常超30℃,可为常温保存药适当开空调降温。

2.别拆包装!原装才是“保护伞”

包装是“第一道防线”(如:防潮层、遮光涂层、瓶盖干燥剂)。随意换包装、混装,等于卸除保护,易变质污染。夏季尤需重视原包装!

3.分类存放,避免“张冠李戴”

分区管理:

外用药(碘伏、红花油)vs口服药→防误涂误服

成人药vs儿童药→防孩子误吃

急救药(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单独放显眼处,方便急用

若同时储备防暑、防蚊虫药时,更需分类清晰防混淆。

4.固定位置,远离“熊孩子”和宠物

药箱放于干燥、避光、温度适宜处(如客厅柜子上层、卧室抽屉)。务必确保孩子和宠物够不到!防孩子当糖果误服!防宠物啃咬污染!

5.定期“体检”,清理“过期药”

即使贮藏得当,药品也有保质期。建议每3个月整理一次药箱:查外观(变色、结块、发霉=变质信号)。

处理方式:过期或变质药→按“有害垃圾”处理(勿扔普通垃圾桶!勿凑合吃!)。

夏季贴士:高温高湿加速药品分解,可能导致有效期缩短,更需勤检查!

温馨提示:药品是健康的“武器”,正确贮藏才能让它发挥最大作用。别再随手放车里了!尤其在夏季这个药品保存的“高危期”,务必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