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卫生健康局 > 下属单位 > 市级医院 > 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 信息公开 > 健康教育专栏
高温酷暑天气下的健康生活方式
发布日期:2025-07-03 16:03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近期,全国范围内高温来袭,走在户外,灼人的热气扑面而来,每一次呼吸都裹挟着高温的燥热。持续的高温不仅让人身体倍感不适,稍不注意,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隐患还会悄然找上门。学会在高温酷暑天气下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降温防暑、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到心理调节、体重管理等多方面做好应对,已然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

高温天气 谨防中暑

中暑是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人体体温调节失衡引发的急性疾病。依据严重程度,中暑症状呈现出不同特点:

先兆中暑:这是中暑的早期阶段,人体开始发出“预警信号”。此时,会感到头晕、头痛、口渴难耐,大量出汗导致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难以集中,动作也变得不协调,体温稍有升高,一般不超过38℃。

轻度中暑:若未及时干预,先兆中暑可发展为轻度中暑。除了先兆中暑的症状加剧外,体温会上升至38℃以上,同时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身体的不适明显加重。

重度中暑:最为严重的重度中暑,包含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突然性、阵发性痉挛和疼痛,多发生在四肢、腹部等部位;热衰竭时,患者会出现头晕、恶心、晕厥等症状,伴有皮肤湿冷、血压降低;热射病最为凶险,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0℃以上,伴有意识障碍、抽搐,若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

安度高温 健康生活方式来助力

1.做好防护、科学补水

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这段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外出活动。外出时务必佩戴宽檐帽、穿着防晒衣、佩戴太阳镜。选择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

科学补水至关重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定时饮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大量出汗时,可适当选择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进行补充。切忌短时间内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刺激肠胃。

有效物理降温方法:可用凉水拍打手腕内侧、颈部两侧(动脉流经处),帮助快速散热。

 

合理使用空调:空调温度不宜设置太低,一般26℃~28℃比较适宜,避免骤冷骤热。时常开窗通风,建议2~3小时左右开一次窗,每次通风约10~15分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2.合理饮食

清淡少油:在食材上,可多吃新鲜蔬果,如西瓜、黄瓜、西红柿,既能补水,又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类,减少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炖,避免煎炒炸,减少油脂的使用。还可适当食用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汤等,帮助身体散热。

不可贪凉:虽然冷饮、冰镇食物在炎热天气下看似能带来一时的凉爽,但过度食用会刺激肠胃,导致胃肠痉挛、消化不良等问题,还可能影响食欲。饮食宜选择温度适中的食物,饮水也以常温水或淡茶水为宜,少量多次饮用,保持身体水分平衡的同时,呵护肠胃健康。

3.合理运动

合理安排运动时段与强度,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运动,适当降低运动强度,如将跑步改为慢跑或快走,控制运动时间,防止过度疲劳和中暑。

运动时注意充分补水,穿着轻薄透气吸汗衣物,做好防晒。若运动中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立即停止,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4.保证睡眠质量

保证每天7-8小时睡眠时间,养成规律作息习惯。中午适当午休,时间不超过1小时,有助于恢复精力,提高下午工作学习效率。

打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也至关重要。利用空调降温时,避免冷风直吹身体,尤其是头面部、膝盖、小腹、腰部等对温度比较敏感的部位。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过于潮湿时可开启除湿功能。此外,拉上遮光窗帘,阻挡室外强光,保持卧室安静,必要时可使用耳塞、眼罩,减少外界干扰,也可帮助更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4.调适心理,防范“情绪中暑”

高温易让人心情烦躁,出现“情绪中暑”。可通过听轻音乐、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舒缓心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多与家人朋友交流沟通,分享感受,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信息来源:诸暨市第六人民医院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