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6545 |
发布机构: | 市教体局 |
公开日期: | 2025-07-30 |
主办单位: |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 |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70号提案的答复
沈海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议问题的提案(第7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诸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与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近年来,诸暨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战略,以“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着力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显著提升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水平和质量,坚持以“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模式,有序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系统培养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人才,全力打造县域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的“诸暨样本”。
一、试点引领:夯实基础建设,激发教育内驱力
(一)高标准建设创新教育环境
2023年10月,诸暨市成功入选教育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浙江省仅两个区),13所学校入选试点校。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发展,诸暨市教育体育局结合“诸有优学”因材施教项目建设,全面开展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环境建设。2023年至今,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新建高标准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17个,无人机实验室57个,AR科普实验室6个,机器人实验室5个,指导建设智能机器人实验校18所(含多足机器人、轮式机器人、飞行机器人)。2025年计划再新建无人机实验室25个,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高中学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全覆盖。
无论是城区学校的孩子还是偏远乡村学校的孩子,都能体验人工智能的奥秘,更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科技浪潮中绽放独特光彩。系统构建“小学启蒙、初中实践、高中创新”的阶梯式人工智能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场景,助力人工智能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实现普及和培优双赢。
2025年,计划投资建设具有诸暨特色的“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智慧平台,涵盖“教、学、练、赛、管、研”等多个教育教学场景功能,实现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
(二)高质量提升科创教师素养
与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深化合作,将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建设纳入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要内容。详细制订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引入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精品课程,分层分类组织培训、教学、观摩活动,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2023年至今,通过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转岗培育等方式,充实专业化教师队伍,目前全市已拥有专(兼)职教师近千人,聘请校外专家教授30余人。
通过建立人工智能名师工作室、开设AI教学能力提升班、组建iTeach讲师团等形式,分层次、多途径开展专项培训,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团队。每年邀请省级、国家级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开展线上线下集中培训8次、入校针对性培训50余次。选派骨干教师赴北京、上海、温州等地参加高端研修,学习前沿教学理念与技术。多名教师成果在全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荣获佳绩。
(三)高效率激发师生科创实践热情
2023年5月,诸暨市教体局代表诸暨市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资源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简称“学生活动”)开展合作,承办未来四年的全国现场交流活动。诸暨市教育体育局以此为契机,统筹规划,建立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全覆盖的赛事体系,分阶段、分项目开展市级人工智能赛事活动,助力诸暨学子在不同阶段展示自我。
2024年先后举办了小学无人机课程成果展示活动、第二届诸暨市幼儿机器人展示活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项目、第三届和第四届人工智能创意编程竞赛、中小学iTech人工智能专项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客竞赛、2025年“缤纷寒假”机器人实践活动,8次市级赛事活动,参与学生总数超2万人。
2025年4月,诸暨市教体局为期两个月,举办首届“人工智能教育科技节”活动。旨在构建“校际联动、师生共创”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活动覆盖幼儿园至高中学段,包含数字艺术、创意编程、智能机器人三大比赛项目和一次科技成果展,参与师生达4万余人,引领全市青少年感受科技魅力。
除此以外,诸暨市教体局积极联合各部门,承办省级科创赛事。2023年至今,市科技局的指导下,连续三年在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举办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华东赛区(浙江省赛),每年吸全省4000余名学生,近300名诸暨学生参加。2024年11月,与市共青团、市科协联合承办第19届电脑机器人竞赛,来自全市1500余名学生参加,诸暨学生30余名参加。2025年5月,诸暨市教体局承办浙江省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全省11个市地选拔出500支队伍,超1600名师生云集一堂,比赛图片直播流量超225万。
高频次、全方位的赛事活动,带动市内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投入的装备也得到最大化利用,在日常教学、课后服务和学生社团建设中发挥作用也更加明显。参赛学生在各类高级别比赛中获得的成绩也更加优异。
在第二十五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诸暨3支队伍参赛,其中2支队伍获“创新之星”最高荣誉、1支队伍获“核心价值之星”单项最高荣誉。
2024年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无人机编程挑战赛中,7名学生获得国赛一等奖,全国区县市第一。
在浙江省第25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创客竞赛活动中,两支队伍荣获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第26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中,代表诸暨市共有6支队伍荣获省一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浙江省区县市第二,省级排名第五,创历年新高。
第二十六届全国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将于7月在诸暨举办。本次诸暨市有4支队伍代表浙江省参加国赛,让我们期待更好的成绩。
二、跨界联动:整合多方资源,凝聚教育合力
(一)公益科普拓视野
每年暑期,在市委组织部联合推动下开展“暑期青少年公益科普活动”,组织200余名学生参观西交研究所、浣江实验室等科普场馆;社区、学校共同联合,开展多伦暑期公益科技托管课程。
2024年,联合市科协精心组织8场“启智新质生产力,传承科学家精神”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报告和2场直播课堂,线上关注度超19万人次,有效拓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覆盖面。
联合市青少年宫,每年开展2-4次“科创教育入校园”的活动,充分做到科创教育的普及传播。
(二)校内校外育英才
2024年6月,推荐32名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在青少年宫开设“创客”、“机器人”、“人工智能编程”等16门科技课程,助力人工智能教育普及。2024年7月开宫至今,已培训科创类学生千余名,优学学员已荣多项获省级荣誉。
与此同时,引导校外科创类培训中心,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充分做到校内校外紧密结合,形成良好的科创教育的氛围。
(三)校企联合添动力
与科大讯飞紧密合作,开设线上科创教育素质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加大人工智能教育相关优质社会资源的引进力度,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对市内57所无人机试点校的1200多名学生进行专项培训。
与各类课程企业合作,开发《未来派智慧探索—机器人AI入门培训》,《AI游乐园--刷卡ZhRobot编程机器人》《AI绘画——描绘我们的未来校园》,《智能AI创想工坊2.0:趣味拼搭玩转人工智能》等13门课程。
三、品牌打造:立足国家战略,提升区域教育标杆
(一)贯彻精神,建设人工智能研学基地
诸暨市将认真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战略规划,按人工智能教学要求升级优化,为学生提供人工智能体验、学习、探究、实践的空间。诸暨市教体局与诸暨市文旅集团多次磋商,计划在诸暨市周边区域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研学基地。
(二)凝心聚力,打造人工智能特色名片
诸暨市将继续深耕“学生活动”,以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为重点抓手,通过承办、举办盛大的比赛活动、专家讲座、科创培训、科技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打造具有诸暨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科技节”。
(三)顶层设计,培养人工智能师生队伍
在人工智能学校特色方面,会继续加强人工智能试点区(校)的建设,深化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将继续坚持专家引领、校企联合等措施,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养高、能力强、教师队伍,在人工智能学生培养方面,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教育活动,真正做到“各校有特色,教师有特长,学生有选择”。全面打造一个享誉省内外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当前,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正在给教育带来多层面、多向度和多样态的影响,用好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既是时代使命,更是未来所需。下一步,诸暨市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案,通过“赛事驱动+试点先行+跨部门协同”的模式,诸暨为县域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县域实践”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