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6555 |
发布机构: | 市教体局 |
公开日期: | 2025-07-30 |
主办单位: |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 |
诸暨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52号提案的答复
章海涌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提案(第52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明确目标,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根基。您指出的校园霸凌、自残自杀、未成年人犯罪及被侵害问题频发等现象,暴露出我市在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培养、心理健康防护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一直以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列为教育发展与社会治理的重点工程,全力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协同的协同育人体系,以法治力量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屏障。
(一)多方聚力,构建多元工作体系
我们不断加强学校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单位交流沟通,开展“普法宣传月”“护苗行动”等活动,共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目前,市人民检察院、市司法局、各辖区派出所共140多名在职工作人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全市法制副校长进校园工作覆盖面达100%。法制副校长们时常活跃在诸暨市各中小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区域特点设计的“法治课堂”,将国家安全、交通安全、未成年人保护、防电信诈骗、预防校园欺凌等作为普法宣讲内容,通过以案释法等生动具体的形式,培养青少年法治意识,扎实配合学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等工作。
(二)多样形式,系好青少年“成长纽扣”
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法治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变为“好不好”。针对这一深刻变化,学校不断丰富法治课的内涵与外延:“六一”国际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学校通过情景剧、知识抢答、以案释法等形式,寓教于乐,还为不同年龄段的同学量身定制了不一样的法治课程;司法局专家现身“1963法润直播间”线上课堂、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普法关爱团、帮扶团等,不断扩大普法宣传面,覆盖我市15万青少年学生;检察院成为研学“热门地”,“模拟小法庭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法庭的庄严肃穆,化身“小法官”参与案件审理,普法教育载体形式不断得到创新。
(三)家校合作,多部门联动全关注
我们依托“家长学校”阵地,落实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接待日)等制度,协同妇联做精做实“诸家有爱·家教有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通过举办家长会、点单式送课“进校园”、线上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家长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治意识,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树立守法榜样。2024年以来开展家庭教育百来场,受益家长3万多人;举行青少年健康成长讲座40余场次,1万多名家长参与了活动;积极参与绍兴市百场“智慧父母大讲堂”活动送教,受益家庭达3000多户。
二、逐项落实,系统推进提案建议落地实施
针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已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下一步的具体落实措施:
(一)优化学校法治教育体系
依托学校思政课,将普法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堂内容。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联合法制副校长,大力推广沉浸式、实践性教学,将“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律辩论赛”“校园法治文化节”等纳入德育创新项目库,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强化法律知识的应用转化与价值内化。
(二)提升家长法治素养
家庭教育赋能。联合市妇联、关工委等部门,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开设“家校法治课堂”(线上+线下)、推送典型案例短视频,针对性提升家长法律认知水平及言传身教能力。
(三)强化社会协同育人
精准化宣传供给。我们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引,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要求,积极推进“教联体”建设,明确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主责、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常态化机制。到2025年底,力争实现全市学校“教联体”建设全覆盖,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系统性保障。
青少年法治素养的培育任重道远。再次感谢您对我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业的深切关怀和宝贵建言!我们将在工作中充分吸收您的智慧,扎实推进各项措施,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强大合力。恳请您继续监督指导,共同守护青少年的未来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