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2588418/2025-166566
发布机构: 诸暨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日期: 2025-07-31
主办单位: 诸暨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31 浏览次数: 字体:[ ]

周鹏飞(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深化产业植入扶持、助推和美乡村建设问题的提案(第101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产业助推和美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一是乡村产业融入乡村建设。充分发挥“西施石笕”、“西施农珍”、“枫桥香榧”、“珍䱊”、“浙里同山”、“浙里青山”等六大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作用,做深“一乡一品”特色产业三级“品牌圈”,已建成10亿以上全产业链3条,百亿以上产业链1条,开发出各类衍生品1000余种,综合产值超500亿元,次坞打面、绍兴麻鸭(诸暨)2个土特产入选省级名优“土特产”百品榜,“西施石笕茶”入选2024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名单,积极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是乡村建设抓牢产业基础。将产业发展作为村庄发展的核心命题,在放大自身优势、革新产业布局、吸引乡贤回归等方面不断发力,提升共富变量,如丰江周村以“甜蜜事业”为核心,发展甘蔗种植、红糖加工、小吃制作全产业链,将“糖厂”打造成增收致富“发动机”;举办开糖节、文化旅游节、音乐节等活动,开通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官方账号增加流量,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打卡,为村庄项目开发招商引流,截至2024年底,我市共建成19个未来乡村,已落地农家乐、高端民宿、乡村夜市、非遗工坊、露营基地等各类业态近60个,吸引投资约5500万元;依托浓厚的体育文化和自然环境,做足跨界融合文章,引导村庄主动承接村BA、乒乓球等体育赛事,做好硬件配套,发展赛事经济,利用环境优势,引导镇村投建马拉松体验、山地骑行、漂流等游览项目,吸引大量游客。

三是乡村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全市新建“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1个、城市书房1家、新建图书流通站11家和文化驿站1家,新创成浙江省乡村博物馆3家,“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镇街全覆盖;圆满举办“好美诸暨、好戏连台”我们的村晚系列活动,市、镇、村三级联办,共举办149场村级“村晚”、16场镇级“村晚”、1场市级村晚(其中9场直播观看量共计约200余万);在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方面,加快推动非遗资源保护传承及转化利用,新创成“同山烧酒”省级非遗工坊1家,全市24家非遗工坊预计年销售总额超40亿元,已逐步形成“一镇一工坊”格局;通过硬配套、软服务两手发力,着力提升优质文旅服务水平,全市目前已累计评出精品游步道18条。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抓好重点村建设。结合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三宜两富”重点村建设、省级未来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传统)村保护利用项目等,对重点村庄进行提升提炼,引入各种适合村庄发展的业态项目,努力做到乡村建设为产业发展服务,强化村庄产业带动作用。

二是进行片区化打造。根据我省“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建设要求,积极推进重点村组团片区建设,实现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加强片区规划建设,编制片区发展规划,积极探索“片区组团”发展模式,划定功能分区(如核心产业区、生态保护区等),明确各村差异化定位。2025年重点推进“田上枫景”和“珠链璧合”两个省级重点村组团片区和“十亩悦享”和“漫游五泄”两个绍兴市“和美越乡”共富片区建设。

三是深耕乡村旅游。开展全市旅游闲置资源摸排,摸清资源开发“底数”,为盘活市域闲置资源、文旅项目招商提供有力支撑。加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条款研究,持续推进“文旅产业+”培育工作,指导推动A级景区村庄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运营水平,加强各类乡村农文旅新业态培育,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激励引导作用,激发乡村文旅市场活力。

衷心感谢你们对和美乡村建设的关心支持,并希望你们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

信息来源:诸暨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