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6002014/2025-167018 |
发布机构: | 市建设局 |
公开日期: | 2025-08-22 |
主办单位: | 诸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8号建议的答复
胡建芳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合理处理建筑垃圾,建设美好诸暨”的建议(第58号)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们的意见建议非常合理,专业针对性强,我们十分赞同。我局作为建筑垃圾行业主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我市建筑垃圾的规范管理。参考您的意见建议,现将我局前阶段建筑垃圾领域取得的工作成果以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作简要汇报。
一、建筑垃圾治理工作成果
(一)城区装修垃圾定时定点预约收运模式基本成型
城区装修垃圾由市环卫集团统一收运,以“预约”+“巡查”双轨保障模式实现点对点交付,有效减少乱堆乱放的二次污染。一是一键预约提供优质服务。通过西施眼APP、电话专线及微信直约等方式丰富预约手段,畅通预约渠道,方便居民线上线下即时预约。封闭小区,由物业统一预约,开放式小区及零星装修,由业主自行预约,环卫集团合理调配车辆,提供装车、清运一站式免费服务,实现装修垃圾“不落地”清运。自2024年实行预约收运以来,新增各类收运车28辆,共计受理预约4176次。二是一码监管规范运输管理。在全省率先试点探索“电子三联单实时跟踪”管理,装修垃圾上车后,生成唯一“身份码”,运输、处置单位扫码追踪并确认闭环,防止不按规定线路运输消纳问题,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二)镇街装修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立
目前,我市各镇街已全部建成大件、园林、装修垃圾转运点,共计20个。转运点实行专人管理,定时开放,并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签订处置合同。乡镇建筑装修垃圾规范的收运处置闭环体系初步建成。
(三)渣土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建章立制。制定《诸暨市工程渣土(泥浆)处置管理办法》、《诸暨市工程渣土(泥浆)运输企业信用评价考核办法》,并开展;二是规范设立消纳场所。配建渣土消纳场2座,设置临时消纳点22个,基本实现产销平衡。三是加强日常运输管理。2025年,全市共核准出土工地数28个,办理准运证1840本,共计转移渣土约66万吨,使用电子联单23850次,四是加大市外渣土偷倒乱倒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共开展渣土处置联合集中行动14次,立案查处25起,拟处罚金额共计约240余万元。
(四)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成果显著
我市建筑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诸暨市诚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为市建设集团下属公司,于2024年2月正式投入运行,处理规模为装修垃圾20万吨/年,拆迁垃圾20万吨/。截至2025年5月已资源化处置装修垃圾30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89%,再生骨料、水泥砖等资源化产品应用于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园林绿化等50余个市政项目,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建筑垃圾治理下步工作举措
(一)优化健全城区装修垃圾预约收运体系
1.预约。搭建“APP+电话专线+微信直约+网格员派单”立体预约体系,根据不同类型推行封闭小区物业统约、开放小区业主自约、沿街商户网格员代约等差异化服务。
2.网格巡查。在“定时定点”+“提前预约”基础上,强化网格化巡查收运模式保障,落实巡查、清运网格,构建“专+兼”两级巡查网格体系,保洁员作为兼职巡查员,与专职网格员实时贯通巡查信息反馈,实现巡查网格全域覆盖,动态清理无主偷倒乱倒垃圾,有效补齐业主、社区、物业等预约不足短板。
3.一码监管。探索构建“移动收集箱智能预警+智慧环卫动态派单+电子三联单全程跟踪”三大实时监管模块,贯通实现建筑(装修)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全链条闭环管理,其中全面推广“电子三联单实时跟踪”智慧管理模式,装修垃圾上车后,由产生小区物业生成唯一“身份码”,运输、处置单位扫码追踪确认闭环,贯通实现“分类投放-智能清运-终端处置”全流程数字化追踪,避免偷用偷倒,全部实现资源利用。
(二)深化镇街装修垃圾规范收运处体系
督促乡镇转变意识,站高定位,加强转运点建成后的规范投运,做到定时开放,及时清运,并通过规范管理提升环境品质减少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整治费。条件成熟,探索建立“户自运、村监管、镇转运、市处置”的四级城乡建筑垃圾统一收集处置一体化处理体系。
(三)落实消纳场规划建设,实现渣土产消平衡
严格落实《诸暨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诸暨市渣土消纳场布局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白毛尖渣土消纳场建设进程,启动诸暨市工程渣土中转站项目建设,规范璜山渣土消纳场及其他临时消纳点管理,实现市内渣土产消平衡。
(四)加大建筑垃圾领域执法查处力度
深化“城管进村社、进企业”“城管+志愿”等活动,为建筑垃圾运输处置企业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发动市民争当建筑垃圾巡察“信息员”,浓厚社会氛围;综合运用电视、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户外宣传屏等宣传报道建筑垃圾整治活动,用好“微信爆料”小程序,引导网民积极参与举报监管,形成“舆论”高压。针对过去违法成本低、从业人员侥幸心理重的情况,加大对《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的宣传力度,为打击建筑垃圾偷乱倒等行为营造良好氛围。同时继续发挥媒体、群众等监督作用,进一步畅通举报途径,坚决发现一起、严打一起。
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城市建设事业的关心,同时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城市建设事业,继续给我们以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关心努力下,我们的城市建设会取得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