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7027 |
发布机构: | 市商务局 |
公开日期: | 2025-08-22 |
主办单位: | 诸暨市商务局 |
诸暨市商务局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4号建议的答复
孙夫均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培育诸暨夜间经济的建议(第104)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按照“让城市亮起来、让消费火起来”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推进夜间经济繁荣,积极争创各类夜间经济省、市级荣誉试点,通过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丰富夜间经济形态、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呈现出以“西施”为IP,文商农旅融合发展的特点。
一、我市发展夜间经济举措
(一)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夜间经济保障
近年来,市、县两级高度重视对夜间经济的规划布局。2019年5月,绍兴市发布《绍兴市夜宵城建设实施方案》,定下目标,全市完成10家左右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夜宵城建设。2020年,我市不夜城建成“绍兴市级夜宵城”。2021年绍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绍流通消费办〔2021〕10号),我市借助发展契机,出台《诸暨市夜间经济集聚区培育实施方案》,已经培育创建万风新天地夜间经济集聚区、悦朗新天地绍兴市级夜间经济集聚区2个。配套出台《诸暨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诸政办发〔2024〕9号),对创建“夜间经济示范集聚区”、评选“夜间经济门店”以及在夜间经济集聚区开展活动,给予政策奖励,强化了发展夜经济的各项保障。
(二)重塑消费场景,搭建消费新平台
我市夜经济的消费促进工作已经基本形成“3+N+X”的发展格局,“3”是指城区3大夜间经济集聚区-万风商圈、西施故里夜间景区、宝龙商圈,“N”是指N个乡镇充分挖掘自身资源,激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夜活力,如安华镇以市场化手段打造“夜经济”小镇,“珍珠小镇”山下湖镇新增大地灯光秀,璜山镇溪北村举办“溪北夜市”等。“N”是指各商贸综合体、特色街区、旅游景区的综合型的夜间消费场景。从夜经济的内容上,主要有:魅力夜游——西施故里“一江两岸”文化旅游项目在夜幕下开启,以“西施美人文化、范蠡商圣文化”为线索,为西施故里旅游区构建全新的品质生活、城市休闲、文化创意模式,使诸暨古越文化在日晚间不同风情的文旅体验中传承、再生。时尚夜演——《遇见西施》将浣纱江及两岸的原生态场景作为演出舞台,巧妙结合戏剧、电影手法,将声、光、影等现代科技元素赋能传统文化,令西施的传奇人生、经典场景与梦幻灯光、城市生活、产业配套有机结合,通过全新的创意渲染出一条唯美多彩的水岸夜游动线,让浣纱江成为诸暨夜间文旅新地标。品质夜购——主要以万风新天地、青悦城、万达广场、宝龙广场、一百购物中心、万风新世界等商贸综合体为主,开放夜间购物。9月20日,盒马鲜生在万风商圈开业,为绍兴首店。美味夜食——以“西施宴”、飨街为特色,夜宵城、特色街区为主体的诸暨美食小吃。活力夜娱——以KTV、电影院、剧本杀、广场舞等新颖、独特的娱乐项目为主。文化夜读——全市16家浣江书房均在夜间开放,日均人流超3000人。欢乐夜健——诸暨市新体育中心项目建设集体育竞技、健身休闲、商业娱乐、文艺演出、小型展览、全民健身为一体,可举办国际、国内综合性及单项赛事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甲级体育馆。
(三)聚焦新老商圈,激发消费新动能
鼓励商户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引入24小时便利店、书店、药店等夜生活设施,进一步完善夜经济供给体系。万风新天地调整升级负一楼,引入6家主力店,餐饮小吃56家,形成美食街区、潮流零售街区、魅力街区、滋补茗品街区、儿童畅玩街区。华东国际珠宝城紧扣数字化转型热潮,以“互联网+”模式探索专业市场新路径,与淘宝、快手、抖音、阿里拍卖等电商平台实现官方合作,成立六大珍珠产业直播基地,取得消费升级、营销创新、品质跃升的良好成效。诸暨美人城以西施为首的四大美人为主题,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商业、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项目规划包括建设四条风格不同的主街区(春秋西施沉鱼街区、西汉昭君落雁街区、东汉貂蝉闭月街区和大唐贵妃羞花街区)、一条非遗文化街区、一条老字号商业街区,并结合老上海风情街和港风主题街。此外,还将建设风格各异的小剧场小剧院、创新餐饮、娱乐互动、美业健身、酒店住宿等多个功能区,旨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微度假旅游新体验。
(四)平衡“放”与“管”,护航经济新“夜”态
实施大型商圈节假日临时占道报备制度,在万风新天地、青悦城、万达广场、一百购物中心、飨街·越风步行街等商圈,明确经营区域、时段和停车规定。设立综合服务驿站,安装治安摄像头、违停抓拍监控,设置移动机非隔离带和单边临时停车区域,增设附近停车场指示地图,组织交警、城管、应急消防等开展联合巡查和现场疏导。
二、下阶段工作计划
(一)完善夜间经济配套设施
一是规划做起来。以优化空间布局、发展新兴业态、改造传统业态、提升经营能级为重点,系统规划推进商圈建设提升,并着力推进城区、镇、村三级商贸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夜晚亮起来。整合浦阳江两岸建筑物、桥梁、道路灯光工程,分别围绕时尚都市、传统风貌、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等主题,分区域实施一体化灯光秀改造,将声、光、电、山、水、城融为一体,节假日期间,整合灯光秀与烟花秀同台演出。三是人群动起来。持续优化夜间消费环境,在商圈、地标增加交通巡逻警力和监控数量,为夜间经济营造安全的消费环境;增设夜间停车位,设立网约车停车场,优化公交摆渡接驳系统,进一步缓解交通痛点,打通夜间消费“最后一公里”。四是设施配起来。加强地标、商圈周边居民和消费者画像研究,精准打造“一站式”商圈,激发其夜间消费的潜力;在高校、居民社区周边,考虑小吃夜市等接地气的“夜间经济”产业模式;在企业密集的区域,推动24小时便利店建设,更好满足加班族的夜间消费需求。
(二)打造夜间经济多元化
一是打造节会经济。打造集合文化、旅游、艺术、科技于一体的多元化消费方式,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丰富城市夜经济生活氛围。推出电音节、儿童戏剧节、美食音乐节、全民舞蹈节等活动,为市民奉上文化艺术的盛宴;通过高雅艺术夜场,如百人交响乐、喷泉表演等演出打造城市高品质夜间营商消费环境,提升城市开放活跃度,为年轻人打造特色有趣的“探险记”,为深夜“冒险者”提供各种各样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服务,比如一场浪漫的汽车电影院里的电影、一次惊险的密室逃脱游戏,调动人们对夜生活的追求,从而提升城市夜经济消费水平。二是打造视听经济。既要引进国内外优秀演出,更要汲取极具代表性的诸暨非遗文化营养,组织策划一批越剧、歌舞、相声评书、电影音乐、读书分享等主题鲜明的“夜诸暨”文化休闲活动;培育一批具有诸暨特色的品牌文化演艺节目,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剧院、实体书店、体育馆、A级景区等场所延长开放时间,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夜间文化、休闲、旅游、娱乐、赛事等活动。三是打造文化消费。一方面要着力完善文化服务体系,拓展影院、文化场馆、体育场馆等服务内涵,让文化“夜诸暨”日益成熟完善;另一方面要合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充分吸纳市场要素,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通过“企业搭台、百姓唱戏”等方式,让文化活动在丰富多彩中“叫好更叫座”。
(三)创新夜经济服务方式
创新金融服务试点。“夜经济”持续火爆,带来支付、信贷、保险等领域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精准发力,在更好满足居民和商户需求的同时,开拓自身发展新空间。报告显示,每天22时后生活缴费、医疗健康等成为居民在支付宝平台上查询最多的公共服务;19时到次日6时,在传统信用机构的休息时段,网商银行的小微借贷占比高达26%。鼓励金融机构抓住“夜经济”繁荣发展的新机遇,加快经营模式转变和服务方式创新,为“夜经济”添加新能量,如社区银行不妨考虑错时经营,避开白天与大型金融机构正面交锋的时间,在19时以后开门营业,满足居民和商户夜间的金融服务需求;传统金融机构需要考虑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让更多业务能够随时随地在手机端完成,打造“7×24”的金融服务。
(四)扩大夜经济宣传力度
一是对内加强信息发布。加强对城市夜经济业态分布、交通、商家促销等信息宣传,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有关“点亮夜经济”为主题的年度系列活动,评选夜经济名片并评选组织夜市活动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对经营服务规范、活动特色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并集中向社会推荐,带动相关市场主体参与夜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和参与夜经济。二是对外加强形象宣传。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加大对夜间消费活动的宣传,让居民了解夜间消费除了吃和逛,可以有更多选择,做好“杭绍同城”文章,让杭州等周边城市居民了解诸暨夜间消费活动,灵活运用“互联网+”的宣传模式,充分激发夜间消费活力。
(五)形成夜经济发展合力
发展“夜经济”需要“一盘棋”思维和科学的治理理念。让企业有动力参与“夜经济”,离不开税收扶持、用工扶持、经营场所扶持等,比如夜晚游步道微马、万达小剧场等,涉及商务、文旅、交通、环保、市场监管等诸多管理部门,难度较大,要让营商环境更优越,就要政府和市场合力,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城市治理能力。
承办人姓名:张薇
联系电话:0575-8723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