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7066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公开日期: | 2025-08-25 |
主办单位: | 发改局 |
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答复
何建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健全差异化政策促进优势镇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第90号)收悉。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收到提案后,我部高度重视,研究内容,分解任务,制定了以重大项目指挥部为主办单位(统筹协调),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经信局、政务服务办、招商投资促进中心为会办单位的工作机制。各会办意见已汇总我部。现针对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高效盘活土地资源的建议
闲置土地(厂房)是沉睡的宝贵资源。创新探索多元方式盘活国有用地、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厂房等土地资源,大力实施“腾笼换鸟”、“零增地”技改,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集约促转型”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强化规划引领和政策调控,通过采取新增建设用地“节流减量”、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增效”、批而未用土地“减量加速”等综合措施,在相关工作上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创新多元盘活模式。一是低效整治促提升。我市实施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以来,深入开展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工作。近三年,我市累计整治高耗低效企业562家,盘活低效用地7257.64亩。二是政府收储促招引。我市探索平台收购、政府收储等多种储备路径,对司法处置或经营困难企业的土地资产进行回收,依据产业布局规划实施再开发,高效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近三年来,我市收储了华都、恒久等旧厂区地块,通过招引第三方运营团队打造“杭州港”产业园,用于承接位于杭州的“诸暨岛”项目的招引落地。三是“余缺对接+零地技改”促盘活。我市大力实施“腾笼换鸟”、“零增地”,坚持政策引领,出台《国有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参照“标准地”机制管理办法》,借力政策扶持开展工业闲置土地、厂房摸排工作,通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渠道告知企业,为需求双方搭建“余缺对接”桥梁,推动制造业项目快速落地。近三年,我市累计促成“余缺对接”土地215宗,盘活闲置用地2979.1亩。
(二)坚持重点保障和节约集约原则,兼顾灵活供地。优先满足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的用地需求。同时,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突破资源约束的关键路径,以土地利用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的实施办法(试行)》《破解工业用地闲置多、亩均低问题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致力深挖存量、激活变量、提升质量,全方位强化用地保障;根据产业特性、企业生命周期及实际需求,探索采用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混合产业用地等差别化供地方式,灵活供地满足多元需求,在显著提升土地使用效率的同时,精准匹配市场多样化需求。
(三)强化规划管控与指标设置,加速消化“批而未供”土地。我市出台相关政策,优化规划指标,明确工业用地容积率原则上不低于2.0,并取消工业厂房24.0米限高要求。引导产业项目科学选址、集中布局,避免分散、跳跃式选址造成的土地浪费;严格对标绍兴市下达的年度任务目标,全面摸清“批而未供”土地底数,精准识别“疑似闲置土地”,完善分类处置机制,依法依规加快处置进度。
二、关于创新灵活发展机制的建议
(一)统一政策体系,实现招商统筹一体化。自2024年7月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文件,明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要求,并作出精准部署,要求各地严格规范招商引资行为,严禁通过“一地一策、一企一策”等传统方式出台税收优惠、土地补贴等差异化激励政策。近年来,我市紧扣“229”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等赛道,迭代推出“1+9”惠企扶持政策,制定出台《诸暨市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从产业、创新、财政、金融、资源等方面予以支持,实现从“拼政策”向“拼环境”、“拼服务”根本性转变。
(二)完善机制体制,搭建项目信息一网通。我市成立招商指挥部,深化招商引资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贯通乡镇街道、市级机关部门、投促中心、市领导等多层级主体,实现项目招引一体化;制定出台《诸暨市招商引资项目区域协作与成果共享实施办法》,升级改造“诸暨市智慧招商应用平台”,通过区域协作重构招商分工体系,统一归口项目信息,根据各镇街的产业定位和资源禀赋将项目信息定向推送至最佳承载地,通过正向激励区域协作、信息共享,实现合作共赢。
三、关于加快推动项目落地的建议
“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立跨部门协同审批机制,优化全链条审批流程”的建议,精准聚焦工业项目拿地和建设的痛点。相关部门积极作为,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服务效能。
(一)强化落地服务,提升项目招引软实力。招商投资促进中心通过以流程统办为抓手,建立跨部门联席服务机制,推行“标准化流程+跨部门联审”模式,实行“即报即审、按需开会”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集中破解用地、用能等要素瓶颈,加快项目落地速度。创新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招商选资项目建设进度扶持政策的意见》,加速推进项目投资建设,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自政策出台以来,已兑付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进度奖励45笔,共计10574.8万元。
(二)强化前置对接,精准掌握企业用地需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立健全市级用地保障和土地资源利用联席会议机制,优化《建设项目用地保障实施办法(试行)》中的项目储备库制度,主动对接经信、投促中心等主管部门及相关平台公司,动态跟踪有新增用地需求的重大产业项目、签约项目及准入评审项目信息,及时纳入储备库管理。综合考量项目征地进展、政策处理情况及指标节余状态,拟定待报项目清单提交土地资源利用管理委员会审议,并据此制定精准的用地保障计划,力促项目高效落地。
(三)强化部门联动,加快项目开工建设。政务服务办联合发改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水利局5个部门出台了《诸暨市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工一件事”实施方案》,通过实施靠前辅导、提前预审、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与合并审批等方式,实现“摘牌到开工10天领五证”,大幅压缩审批时间加快项目建设,主要做法:一是靠前辅导。创新推行“先行介入+全链辅导”服务,编制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标准化操作手册,组建跨部门联合服务专班,将项目备案、用地规划许可等12项必办事项与取水许可等6项选办事项整合成定制化审批清单,“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二是提前预审。创新实施“预审查+并联审”模式,在地块挂牌空档期提前介入施工图设计、环评能评等关键环节审查,实现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提前三联并审,解决了传统串联审批模式下审批周期长、企业多头准备效率低的问题。三是证照齐发。打造容缺受理、分期审批等极简流程,允许企业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容缺规划文本等4项材料先行审查。建立证照同步核发通道,待规划方案公示结束后,一次性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5类证照,项目审批耗时缩短 65%。目前已有4个工业试点项目均在土地摘牌后 10日内完成开工前审批,涉及金额达 9.95 亿元,企业满意度达到100%。下一步计划,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组织项目审批服务团队分批启动靠前指导和审批服务。
四、关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产业园区的配套建设主要涉及到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网等,是项目推进的基础保障。为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建设局牵头,联合发改、公安交管、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城市管理、通信等相关部门和水电气网服务企业,共同打造联合服务团队,依据《绍兴市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建立了“一个体系”、“一套机制”、“一组举措”。目前,建设局在行政服务中心三楼开设线下线上水电气网“综合窗口”,设置专员提供一站式咨询和“一窗统办”服务,水电气网服务企业派驻工作人员,提供后台业务支撑。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和部门协同,实现用户“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合办理”。截至目前,已完成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办件175件。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进一步提升我市政公用服务品质,助力提升我市营商环境。
承办人姓名:赵柯涛
联系电话:1377730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