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7081 |
发布机构: | 市发改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公开日期: | 2025-08-26 |
主办单位: | 发改局 |
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19号建议的答复
周中成(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问题的建议(第119号)收悉,经与市卫健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研究,现答复如下:
“十四五”时期,我国在人口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诚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十五五”期间,我市人口形势仍将面临诸多新变化和新挑战,近年来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愈发凸显。而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在“十五五”规划中,我们将更加注重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进一步优化人口政策,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您在提案中的主要内容,将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优化生育政策,打造“诸有善育”品牌
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发展服务体系,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研判,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营造育儿友好型社会。一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贯彻落实《诸暨市优化生育政策(试行)》及其实施细则,做好产妇一次性津贴、育儿补贴、住房保障、课后服务等优化生育政策举措,同时统筹分析政府财政资金、政策实施效果和国家优化生育政策调整等因素,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推动生育水平回升并维持在适度区间。二是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坚持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和特色专科建设,实施“早孕关爱行动”和生育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医院建设,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生育政策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生育氛围,鼓励适龄人口生育。三是推进普惠托育的体系建设,出台《诸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诸暨市托育机构补助办法》,优化托育服务布局,鼓励和引导有经济实力和经验的社会力量探索多种类型的普惠托育服务方式,切实解决育龄妇女的后顾之忧。
二、培育“新农人”,打响“诸事有才”品牌
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通过实施现代“218新农人”培育行动,已培育头雁88人、农创客1554人、现代“新农人”5369人,创成乡村人才创业园5家。后续我市将持续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入乡村建设,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着力打造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诸暨样板。一是以才兴农,建好乡村人才矩阵。利用闲置资产资源,打造集创业创新基地、科研研发基地、人才培育基地一体化的人才孵化器,高标准建设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推动建立产学研合作资金,在香榧深加工、新茶饮开发、深加工等方面进行合作研发。二是以才兴业,搭好创业创新平台。与茶叶、香榧、同山烧等产业建立科创平台,与古茗、江南制茶、茶颜悦色等团队合作,推出西施石笕桅子、茉莉等年轻茶饮;与中国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香榧“金松酸”提取产品等高附加值优质新品。三是以才兴富,布好联农促富链条。全面实施三级“品牌圈”,依托农创客,开展“农产入袋”行动,以产业发展和政府兜底方式,推动农家产品标准化、市场化,真正把富民落在实处。
三、匹配优质服务生态,全力为乡村“留才”
坚持构建良好的乡村人才服务生态,为乡村“留才”提供坚实保障,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青年才俊到山区乡村创业就业。开展“青年小店支持计划”,提供创业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安家补贴等支持,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担保、运行、代偿工作体系,降低创业成本。同时,完善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零工市场带动就业服务点位的人力资源服务格局,将片区协同招聘、就业大篷车活动不断向偏远镇乡延伸。二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锚定“服务应享尽享、民生可感可及”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均衡发展、普惠化优质共享,优化城乡教共体、“学前教育+”优共体建设,实施山区镇村医疗资源片区化整合提升行动,落实巡回医疗、派驻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山区乡村生活的便利度,为青年才俊等各类乡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
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诸有颐养”招牌
继续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标准发展,从多方面着手,补短板提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是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向上争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等中央预算内、超长期国债资金,加快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发展银发经济,把老龄事业发展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工作,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三是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深化实施“山区助老”行动,加强农村地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加大偏远镇乡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培育力度,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大力推进村社老年助餐服务,持续擦亮“爱心食堂”“乡理乡亲”等特色品牌,全面推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整合养老资源,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筑牢服务,并依法选定服务机构片区化开展居家上门服务。
感谢您对政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承 办 人:张娟、王巧儿
联系电话:0575-89096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