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1008006002029/2025-167097
发布机构: 市综合执法局
公开日期: 2025-08-26
主办单位: 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诸暨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1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8-26 浏览次数: 字体:[ ]

俞荣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执法检查压力的建议(第01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4年,我市共有46家单位实施行政检查约3.52万次,其中市级部门实施约3.5万次,镇乡(街道)实施150次。从检查类型看,“双随机”抽查2.96万次,专项检查727次,即时检查752次,触发式核查4123次,“双随机”抽查和触发式核查为主要检查手段。从检查对象看,全市共开展行政检查17961户次,同比下降14.72%,其中涉企检查13761户次,同比下降20.84%,涉企综合查一次6448户次,同比增长45%,减少企业干扰17289户次。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掌上执法率、应用信用规则率、抽查事项覆盖率、到期任务完成率、检查公示率、后续处置率均为100%。

今年1-6月,我市共有31家单位实施行政检查4402次,其中市级部门实施4379次,镇乡(街道)实施23次。从检查类型看,“双随机”抽查2371次,专项检查120次,即时检查162次,触发式核查1749次,“双随机”抽查和触发式核查为主要检查手段。从检查对象看,全市共开展行政检查2597户次,同比下降71.07%,其中涉企检查1711户次,同比下降76.07%,涉企综合查一次918户次,同比下降77.49%,减少企业干扰290户次。全市涉企行政检查掌上执法率、应用信用规则率、抽查事项覆盖率、到期任务完成率、检查公示率、后续处置率均为100%。

二、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以“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为牵引,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有关规范涉企检查的决策部署。一是源头管控计划统筹。紧扣“部门应联尽联、事项应统尽统、频次应减尽减”原则,召开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部署会,推动部门持续规范检查事项、内容、和程序,27家执法单位已完成2025年年度检查计划制定并公示。出台《诸暨市2025年部门联合检查计划》,归集联合检查计划67个。二是高效集成“综合查一次”。不断拓展涉企“行政检查一件事”场景清单,根据不同场景,明确由一个部门牵头“综合查一次”,形成“一场景一表单查一次”,严控入企检查频次、时间和人数,确保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三是深化“亮码”统管闭环。持续推进行政检查“全量赋码”,实现任务内容、检查标准、处置结果“一码全知”,全程管控。截止目前,全市“亮码”率99.77%,问题闭环处置率达100%。

(二)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以服务强监管,强化政府治理和企业自治的良性互动,推动“管理导向”向“治理导向”转变。一是“三书先达”指导前置。建立“数据筛查-清单定制-精准送达”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领域“7个必查项+N个行业专属项”的“7+N”检查清单,并于执法前7天送达检查通知书、合规建议书、法律法规书“三书”,明确“谁来查、查什么、怎么查”,引导企业主动开展隐患自查自改,帮助企业从“被动查隐患”转向“主动治根源”。“三书先达”模式推行以来,工贸企业平均安全隐患发现数从7.8条降至3.1条,部门检查处罚率从37%降至20%,行政处罚自觉履行率达100%。二是无感监测提升质效。全面落实“分类查”“非现场监管”要求,承接省级试点,印发《诸暨市推进餐饮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制定涵盖5大维度、57项指标评价体系,并对537家餐饮单位动态赋码,形成绿码“免检”、蓝码“减检”、黄码“常检”、橙码“严检”四类清单。安装在线检测设备230套,实现PM2.5等6项核心指标实时预警,推动传统检查向非现场检查转型。三是信用修复后顾无忧。全域推广“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按失信频次、处罚类型、整改难度建立三类清单,同步送达信用修复政策包、材料包、流程包“三件套”,确保企业第一时间掌握修复路径;依托“交通有事@我”平台,企业通过“信用修复”模块可自助申请、补办凭证,实现“指尖办”“零跑腿”;联合中国银行推出“信惠行动”,在银行网点设立“信用修复驿站”,企业办理金融业务时可同步提交修复申请,专员全程帮办,破解“多头跑、反复问”难题,工作推行以来,101家市场主体实现信用修复与融资服务的“无缝衔接”,企业满意度达100%。

(三)三侧协同提升执法温度。坚持基层自治与执法监管互促共进,疏堵结合为企业防风险、增收益。一是市场侧合规先行。整合全市各执法条线力量,为企业量身定制商超类、建筑工程施工类等“执法体检清单”,帮助企业主动开展自查自纠。同时统筹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联、袜业协会、政府法律顾问等力量,先后编制《诸暨市袜业产业合规指引》《珍珠直播电商产业合规指引》,全面整合行业行政违法风险点、民商事纠纷风险点以及行政监管首违不罚或从轻减轻处罚事项等内容,帮助特色产业精准避险、健康成长。二是社会侧多元监督。强化对执法检查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城市观察员、行风监督员等社会监督力量作用,加强执法全流程监督,推动破解涉企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充分尊重企业的监督权,畅通企业对执法监管行为的反向评价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浙里办”APP对执法检查行为进行扫码评价。三是政府侧回访帮扶。完善“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全量归集包含“政企亲清会”反映的涉企问题,今年以来共收集问题170个,问题办结率100%,企业满意率99.41%。定期对违法高发领域、处罚较重的涉企案件进行梳理回访,整合部门、协会、商会等力量组建“执法回访联盟”,在罚后整改、信用修复等方面开展“点对点”跟进诉求、“一对一”指导帮扶,主动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用服务真心换企业发展信心。

三、下步计划

我们将坚持“管住风险、无事不扰”服务理念,突出“政府有为、企业有感”,严格行政检查标准、程序,优化行政检查方式方法,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强化行政检查监督等一系列举措来推动规范检查、精准检查、协同检查,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在涉企服务上再升级。严格落实亮码检查,确保涉企检查亮码率100%。深化拓展涉企“预约式”指导服务,完善涉企服务清单,切实提升为基层解题工作质效。推行“预告式”检查机制,实施检查前将检查时间、检查事项、配合要求“三告知”,预留企业自查和整改时间。拓展非现场监管方式,系统梳理各类无感监测事项,加强无人机、视频监控、在线监测等非现场监管资源整合。深化“综合查一次”,行政检查总量持续下降,年度联合执法实施率60%以上,切实提升涉企行政检查质效。

(二)在规范执法行为上再发力。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深化涉企检查执法业务培训,每月开展重点领域执法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和涉企指导服务水平。会同业务主管部门,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轻微免罚”“首违免罚”和“三书同达”等措施,营造更加可感可及的法治营商环境。加大涉企领域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力度,完善监督预警平台,落实涉企检查“五个严禁”、“八个不得”规定,联动市纪委监委等建立违纪违法线索移送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信息来源:诸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