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2588418/2025-166618 |
发布机构: | 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公开日期: | 2025-08-04 |
主办单位: | 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关于政协诸暨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2号提案的答复
郭裕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建议的提案(第4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们对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的关注,为推动优质企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建议。自2019年工信部启动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2021年省经信厅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围绕“6+3”产业基础,加强基肥壮苗、滴灌拔节、新旧接力,初步形成“中小微苗圃、专精特新灌木、小巨人乔木”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长生态。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拥有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5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7家,上述指标均居绍兴第二。
一、数实融合升级生产方式。推动设施设备迭代更新,以数字技术重构生产模式,引导生产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进,增强企业竞争力。一是推动生产装备焕新。政策加持支持企业生产设备投入,购置全新高端装备,如最新出台的《诸暨市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中,对年购置的全新设备实际投资额 500万元以上的,按审计后设备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据初步统计,2023年通过政策撬动,企业完成新设备投入超30亿元,为实现高端制造巩固硬件基础。二是强化生产数字赋能。鼓励企业投入数字化单元、ERP、MES、PLM等系统,定制数字化改造方案,重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管理理念,打造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企业逐步从管流程升级为管数据。截至2024年底,我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5G工厂名录”1家、省级“智能制造--2025年度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家。三是助力生产绿色转型。重点聚焦装备制造、金属加工、印染化纤等重点行业领域,加速推进绿色化改造升级行动,发展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推动一批、上升一批、补充一批”,加快培育绿色发展示范标杆,开发绿色低碳产品,建设培育绿色工厂(园区)。据统计,目前全市累计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8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2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9家、绍兴市级绿色低碳工厂72家。
二、两链协同提升研发能力。加强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一是推动创新平台赋能。稳步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如去年完成科技大市场3.0版本建设,申报认定绍兴市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2家,星创天地(研究院)3家。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英国浙江联谊会暨商贸会四方共建“中英(诸暨)国际技术转化中心”,各平台去年共申请发明专利65项,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16项,浣江实验室获批省新型研发机构、省院士工作站,西交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获批省重点实验室。二是推动技术中心升级。经信、科技等部门同步发力,出台《诸暨市推进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意见》《诸暨市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强市若干政策》等,鼓励企业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研究院、实验室等,提升企业创新载体。2024年,我市新增制造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企业研究院7个、省高企研发中心19个;新获国际、国内首台套各1项,并持续吸引高层次人才加盟。三是推动校企/企企合作。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促成创新成果转化,2024年实现项目合作36只。开展诸暨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技术攻关,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2024年征集诸暨市“揭榜挂帅”技术需求31项,公开向全社会发榜29项,完成揭榜23项,最终通过立项13只。
三、新旧接力加强梯度培育。立足“6+3”产业现状,采取申报创建和建库培育两手抓,实现加快创成一批,建强后备一批。一是主导产业挖潜能。重点对照制造强国十大战略、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领域,利用我市在高端装备、环保新能源、有色金属加工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动态摸排初具规模、创新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推送争创要求,帮助精准对标,目前创成的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均来自上述3大领域。二是新兴产业蓄势能。紧扣打造新质生产力先发地目标定位,深入深入实施“229”产业提升行动,推动一批智能视觉、航空航天和生命健康领域的新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新兴产业集聚,优化“专精特新”企业结构,老鹰半导体、六方半导体、聚源生物等一批企业加速崛起,顺利获得省“专精特新”认定,并着手启动“小巨人”对标申报计划。三是分层建库抓申报。加强与税务、统计、科技等部门协同、镇街联动,做大规上企业基数,实施“海选一批、培育一批、创成一批、提升一批”,滚动更新“专精特新”“小巨人”梯度培育库,截至5月份,我市规上企业数已达1385家,总数居绍兴首位,全市207家专精特新企业,规上企业贡献达94.7%。目前共有“专精特新”在库培育企业159家、“小巨人”在库培育93家,今年新申报“小巨人”企业24家,申报数居绍兴首位。
四、精准服务助力提档升级。除继续联合金融机构,常态化做好“专精特新”融资帮扶外,围绕培育申报全周期,主动争取各项有利因素,提高“专精特新”创建服务精准性。一是提供申报辅导。重点依托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采取部门、平台联动,以集中辅导、上门指导和资料完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帮助企业提高申报质量。近年来,已多次邀请到省厅相关业务处室、省工信院老师来诸为企业开展集中辅导和上门指导,同时也及时组织企业前往省、绍兴参加培训等。二是开展个性化诊断提升。以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对标“小巨人”申报各项要求,出具个性化诊断报告,鼓励企业锻长板、补短板。2024年,共投入专项资金178万元,出具诊断报告70余份,落实对标提升29家,提升企业当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企业研究院1个、产品获得浙江制造认证2个、授权发明专利29件、1家企业创成省“隐形冠军”。三是争取四提一强政策支持。积极争取省经信厅、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组织企业制定“四提一强”实施方案,全面提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卡位入链。今年,我市9家企业认定重点省“专精特新”,获得省专项支持资金810万元,企业数量和资金规模均居绍兴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您们提出的关于做大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建议内容,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举措,持续打造做大做强“专精特新”企业良好生态。
一是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充分利用开发区、科技城、浣江实验室、智能视觉产业平台等高能级平台,以及欧美同学会、“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组织及活动,加大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孵化和培育,通过《诸暨市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撬动,加快形成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领军企业,提升我市智能视觉、航空航天、生命健康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整合政策资源要素。向上争取重点“小巨人”、重点省“专精特新”政策支持,借助上级专项支持资金,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基本特点,收集整合规上企业名单、高企名单、专利情况等信息,梳理制订专精特新“圈外进圈内”“省级升国级”“现有专精上台阶”三张工作清单,推动“专精特新”建库培育。加强与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协作,为“专精特新”培育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
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融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丰富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校企联合攻关等创新载体,打造一批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平台等,突破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扩大数字化覆盖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打造数字赋能升级版。
诸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7日
承办人姓名:王鹏云
联系电话:0575-870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