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文字解读】关于印发《镇乡(街道)、村居(社区)“1833”联合指挥体系防范应对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工作机制(试行)》的通知
【文字解读】关于印发《镇乡(街道)、村居(社区)“1833”联合指挥体系防范应对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工作机制(试行)》的通知
一、编制背景
为进一步科学应对极端天气,确保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防范应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切实提高基层单位作战能力,有效落实“乡自为战,村自为战,充分授权,一线决策”,我局和市防指办联合编制了《镇乡(街道)、村居社区“1833”联合指挥体系防范应对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工作机制》。
二、编制依据
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浙江省山洪灾害预警与应急转移避险工作规则》《浙江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防御指南》《进一步加强气象、地质灾害、山洪灾害短临预警叫应果断实施人员转移的工作机制》《防汛防台“1833”联合指挥体系高等级预警叫应工作指引》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机制。
三、征求意见情况
2024年3月20日至3月22日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向23个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征求《乡镇、村社“1833”联合指挥体系防范应对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工作机制(征求意见稿)》,未收到反馈。
2024年4月2日至5月3日《乡镇、村社“1833”联合指挥体系防范应对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工作机制(征求意见稿)》在诸暨市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未收到意见反馈。
四、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我市镇街、村社“1833”联合指挥体系防范应对短临极端天气灾害工作机制,针对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山洪、雷电等气象灾害蓝、黄、橙、红色预警信号,各镇街、村社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坚持按照“1833”联合指挥体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应对短临极端天气做到主动响应,科学高效,安全处置。
五、主要内容
明确了制定本机制的工作目标。
明确了实施本机制的工作流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和防御阶段,阶段划分主要以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参考。
对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的职责分工作出细化要求,主要对“三到位、三下沉、三指令”和“三确保、三落实、三全面”的相关工作内容进行细化。
对实施本机制的工作要求进行补充,明确了镇街、村社要履职到位,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采取工作措施。
六、创新举措
本工作机制结合了我市实际和“1833”联合指挥体系有关工作要求,明确了短临极端天气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中镇街、村社的主体责任和工作内容,以气象部分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作为启动条件,可操作性强。
七、关键词解释
“1833”联合指挥体系:“1”即1个联合指挥部,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防指统一指挥、统筹协调;“8”即8个风险研判小组,主要是地质灾害、山洪灾害、水库山塘河网、安全生产、城市内涝和城市安全运行、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人员转移等8个风险研判小组;第一个“3”指3张单,即提示单、预警单、指令单,是推进全过程闭环管控的主要手段,快速下达指挥部指令,闭环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第二个“3”即“一条消息、一个电话、一次视频”的“3个一”手段,是打通指挥部、研判小组、风险闭环的重要抓手,推进联合指挥体系省市县三级贯通,直达末端、直达基层,叫应关键人、激活全体系。
三到位:动员部署到位、到岗履职到位、叫应叫醒到位
三下沉:包保干部下沉、救援队伍下沉、巡查检查下沉
三指令:指令组织群众转移、指令落实“五停”措施、指令开展抢险救援
三确保:确保叫应一次群众、确保检查一次避灾场所(含应急物资)、确保点检一次人员队伍
三落实:落实风险隐患排查、落实重点部位管控、落实重点人群转移
三全面:危险区域人员全面转移、转移人员全面安全管控、险情灾情全面先期处置
三大件:卫星电话、发电机、排水泵
四小件:头盔、雨衣雨鞋、手电、安全帽
“五停”措施:停止户外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停运
“135”预警叫应工作机制:确保1分钟内视频连通值班室,值班人员3分钟内通知值班领导,值班领导5分钟内到位应答
八、解读机关、解读人及联系电话
解读机关:诸暨市应急管理局
解读人:朱威(诸暨市防汛减灾科科长)
联系电话:0575—80707700